其他

教育是“长善”加上“救失”—【如何建立和谐尊重的两性关系】

2017-01-25 蔡礼旭老师

至樂無如讀書     至要莫若教子


恭摘自蔡礼旭老师讲课

【如何建立和谐尊重的两性关系】

教育是“长善”加上“救失”


 

中国最有名的教育哲学《礼记•学记》,已经绵延了几千年。《学记》里面有一句非常重要的开示,“教也者”,教育是什么?“长善而救失”,教育是“长善”加上“救失”,这句话已经把教育最重要的两个主轴抓出来。比方说,把孩子宠坏了,他会有很多的过失与坏习惯,叫“失”。坏习惯跟过失怎么办?要赶快救,等不得。“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很多家长说,我的孩子没有学坏,也没有学好,有没有这档子事?绝对没有。一个人的学问就像逆水行舟,当你啥事都不做的时候一定往后退。

 

我们有老师有一个深刻的体会,他说他一天没有好好教他的孩子,他的孩子一天就退。他有这个体会,所以他说孩子连寒暑假都不放假,每天都要教他,这是明白的家长,明白的老师。为什么?他已经洞察到这个社会是一个大染缸,孩子做人做事的判断能力不赶快扎下去,这个染缸一袭卷来就被染着了。所以他有这一份警觉,那是他教育孩子有敏感度。长孩子的善,救孩子的过失,是刻不容缓的工作。

 

迁善以前先论改过。假如人的过失不改,纵使在行善,也好比你拿了个大桶子,你在那里加水,但是桶子底下破了两个洞,再怎么加都漏光了。孔夫子说“知耻近乎勇”,要先知道自己的错误在哪里,然后勇敢去改正。

 

我们来看一下,现在的孩子有哪些方面必须赶快救?哪些坏习惯要赶快导正?(答:骄傲、自大、自我。)自我讲得太好听,其实讲白了就是自私。还有没有?(答:没礼貌、贪心。)贪心,什么都想到自己,哪有不贪的!还有没有?(答:不孝。)还有没有?(答:懒惰。)

 

我们在海口办了一个国学启蒙中心,都是针对孩子的教育办一些课程,很多家长孩子有一些状况,会到中心跟我们一起讨论。每次来的时候,从门口把家长引到中心里面来,一路上家长就开始讲:“我儿子自私,脾气又大……”一直差不多讲了五分钟。讲完之后,我怕他太口渴,赶快倒一杯水给他喝,“来来来,先喝一杯水,我们坐下来慢慢聊。”当他讲完孩子的问题之后,接着我就开始问了:“你孩子现在很自私是结果,原因出在哪里?你孩子现在脾气很大是结果,原因出在哪里?”我看他的表情,好像是活这么大,没有人问过这个问题,所以接不上来,瞠目结舌。然后我又问他:“孩子没有礼貌是结果,原因出在哪里?孩子不孝、懒惰是结果,原因出在哪里?”

 

你知道原因才能对症下药。这个世间医生有两种,一种是医人家的身体,一种是医人家的思想观念,而老师跟父母就是医孩子的思想观念。你都不知道孩子思想观念错误的根源在哪里,每天只是在那边看那个结果而已,每天在那里干着急,干烦恼。所以一定要把那个种下去的错误的种子拿掉,然后种对的下去,再过个两年、三年,对的种子就发芽,就结果了。所以教育孩子急不来,要用理智去把原因找出来。

 

还有,孩子叛逆是结果,原因在哪里?有人说叛逆叫正常,这是误导!请问五十年前,人们有没有听过叛逆两个字?几千年的中国史书上,你有没有看过叛逆两个字?都没有。四五千年的历史都没有叛逆,我们居然在短短二三十年之间就产生了叛逆,厉不厉害?为什么四五千年来没有产生叛逆的下一代,几十年当中却快速产生了叛逆的小孩?这不是偶然的!现在的孩子有没有接受中国圣贤教诲?有没有接受孝悌的教导?没有!他没有孝心,没有恭敬心,当然言语、行为上对父母就会有冒犯。

 

我小时候还很慎重地跑去问我妈妈:“妈妈,我有没有叛逆?”我妈妈想了半天,说没有。那时我们对父亲是什么态度?又敬又畏。当我们对父亲敬畏的时候,根本不可能会叛逆。父亲为什么能让我们产生对他的敬畏?最重要的是父亲言行一致,他很孝顺,做出榜样给我们看。所以现在的孩子会叛逆,我们做家长的要省思一下,为什么孩子对我们没有恭敬之心?有的家长在那里打麻将,然后跟孩子说,“你给我去看书,我数到三!”孩子依依不舍,慢慢离开电视屏幕,靠着墙壁,久久不肯离去。妈妈很生气,最后通牒:“再不走,我棍子就要过去了!”这时孩子才心不甘情不愿地上楼。当他坐在椅子上,请问,他的身体在书桌前,他的心在哪里?电视前,不知道男主角怎么了,女主角怎么了。当父母没有做出榜样给他看,他的内心服不服气?不服气!你说讲话要很有礼貌,你对爷爷奶奶讲话怎么没礼貌?当这些不服气慢慢积累,总有一天会爆发。有一天他的身高跟你一样高,拳头跟你一样大,他还要不要听你的?所以叛逆是结果,根源在孩子从小没有对父母生起孝心,生起恭敬之心。这个原因又加上外面大环境的影响,他去效法那些同学、朋友,到最后叛逆的现象就愈来愈严重。要让叛逆的现象消失,重要的是要延续圣贤教诲,同时家长要懂得以身作则,当孩子的好榜样。

 

我们接着看,“自私”是怎么形成的?时时处处懂得去找出原因,就能够对症下药,就能很快地把很多情况转成良性的发展。我们回想一下,夫妻俩跟孩子一起吃饭,爷爷奶奶也在,妈妈夹起第一口菜给谁吃?这个是普遍现象,这一口菜夹下去会产生什么效果?爷爷奶奶看了也不甘示弱:“孙子,这几盘菜也很好吃。”爷爷奶奶也帮谁夹菜?帮孙子夹菜。谁的碗满满的?孙子。所以一个家庭里面谁最大?孙子最大。这样有没有颠倒?颠倒了,所以小孩也就颠倒了!这样合不合理?所有的人都必须为他服务,小皇帝、小公主产生了。

 

请问小皇帝跟小公主的特色是什么?自私,因为所有的人都要为他服务,所以他只会想到自己。俗话又说,“伴君如伴虎”,现在的小孩脾气都很大。当你对他百依百顺,十件事顺了他九件,第十件不顺他,他会怎么样?大哭大闹。你又没有原则,他一发脾气你就妥协了,那他就攻城略地,你就节节败退。所以诸位朋友,教孩子从哪里开始?从夹菜开始。小地方大学问,每个动作做出来都是给孩子学习的。当你夹起菜来给你父亲,“爸爸,多吃一点。”孩子看了,会不会因为爸爸没想到他而生气?不会。他看到自己的父亲在行孝道,内心会很感动,因为每个人都有本善的心。《大学》里面说“知所先后,则近道矣”,做任何事,先后顺序对了,道才能建立起来。所以,你菜夹对了,你就教给孩子正确的为人子之道了。

 

我们打开冰箱,水果拿出来,先给谁吃?我的父亲把先后顺序搞对了。假如我父亲弄错了,那现在我就不能站在这里跟诸位朋友讲课了,“差之毫厘,失之千里。”有人说:“蔡老师,有这么严重吗?拿个水果就能影响这么大?”有没有影响?真有。小时候我们看父母从冰箱里面拿出来的东西都先给爷爷奶奶吃,我们很自然就效法、学习。其实我是很有可能变成败家子的,因为我是独子,又是长孙,又是长曾孙。我记得小时候去给我曾祖母扫墓,那时候三四岁,跪下去头抬起来,看到了自己的名字刻在墓碑的第一位,不由得生出一种使命感,以后这个家族的兴衰,我要尽心尽力。假如我的父母宠爱我,爷爷奶奶又宠爱我,那我今天就不可能学习圣贤之学,可能早就不知道到哪里挥霍去了。

 

因为拿对了,我们看到父母在孝敬自己的爷爷奶奶,内心会很欢喜。所以当我们的身高,当我们的力气,有资格去开冰箱的时候,拿出吃的来就先给爷爷奶奶。爷爷奶奶非常欢喜,摸摸我们的头,我们也很满意,这叫大家都欢喜。所以以孝治家,会让家庭和乐。

 

所以我们从根源上找,当我们从小教孩子孝顺长者,对长者有礼敬的态度,时时刻刻为长者着想,他就不会自私,也不会贪心。有一次我们七位老师坐下来研讨功课,有两个孩子在房间里面玩。我们拿了一盒饼干,十块饼干发下去九块,还剩一块。因为那个饼干特别好吃,一个孩子吃完之后说这个东西很好吃,问还有没有。我们就拿给他看,也没讲话,就只剩一块。这个孩子拿起来之后,说这一块要拿给蔡老师吃,他不只没想到自己,还知道要先拿给哪一位老师吃。

 

现在的家长拿水果出来,不知道有没有给爷爷奶奶先吃?我还听说有些妈妈会买些特别贵的水果,然后先把它藏起来。爷爷奶奶去睡觉了,赶快拿出来,“儿子赶快过来,这是妈妈特别买给你吃的。”儿子吃得很高兴,他也学得很彻底,他以后一有钱,买水果给谁吃?给他儿子吃。你是用好恶,你的孩子就学到好恶,而不是学到情义、恩义。所以,我们还是要循天道而行,要演出孝道,启发孩子本善之心。

 

我们刚刚提的是孩子的一些状况,事出必有因,只要从因上赶快把它断除掉,慢慢孩子的行为就会愈来愈好。除了“救失”之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一定要长他本性的善良,“长善”。诸位朋友,您觉得孩子有哪一些善对他的一生至关重要,一定要从小赶快引导?中国有一句话叫“百善孝为先”。这一句话有两层意思,第一层意思是孝为百善之首;第二个意思是孝开了,百善都开,孝是德的根本。所以孔夫子才说“夫孝,德之本也”,孝是道德的根本;“教之所由生也”,教育一定要从孝开始。所以找到根本,德行才长得起来。

 

当一个孩子有孝心的时候,他很多行为就会起很大的变化。比方说,《弟子规》说“父母呼,应勿缓”,有孝心的孩子会不会对父母讲话很冲?不可能。而当一个人对父母讲话都懂得恭敬,这个态度一内化,他以后面对长辈讲话也会恭敬。《弟子规》说“冬则温,夏则凊”,有孝心的孩子懂得去关怀、体恤父母,他关怀、体恤父母的这种心慢慢内化,又能够转移到对其他的长者,甚至对他所有的亲人。所以孩子的关怀心、细心从哪里开始?从对父母的这一份孝心开始。然后他对自己的身体也会爱护,因为他有孝心,怕父母担忧,所谓“身有伤,贻亲忧”。我们有一个孩子感冒了,他在日记上写道:今天我感冒了,我很难过,不是因为我感冒很痛苦,而是我感冒了是不孝,因为“身有伤,贻亲忧”。所以有孝心的孩子会不会养成很多摧残自己身体的坏习惯?不会。他会自爱,他会自重。

 

再来,“德有伤,贻亲羞”,孩子有这份孝心,他会时时处处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不能让父母丢脸。诸位朋友,我们小时候最怕听到哪一句话?最怕听到别人骂我们“真没家教”,这句话一说,啥坏事都不敢干了,生怕丢父母的脸。所以孝心一开,善行就开了,所以教孝特别重要,孝不得不教。

 

我常常说这个孝有很大的作用,不只是德行的根本,还可以让你判断一个人好不好。人生当中什么时候要判断?你要判断朋友,你要判断合作伙伴,甚至很重要的,你要判断伴侣,择偶很重要。俗话说“男怕入错行,女怕嫁错郎”,男人入行要看对人,你要跟对人,事业才有好发展;女孩子要找到好的对象,一生才有保障,不然一生都会很辛苦。那要用什么标准去判断好的对象?孝道。

 

我常常面对很多女老师,她们都还没有结婚,那我就会问一个问题:“假如现在有一个男生,他追求你三年,求他就必应……他跟你求婚,刚好你的长辈了解他们家里的情况,说他不孝父母。这个时候要不要嫁?”有一位女老师很喜欢看中国的古书,尤其是《二十五史》,她马上就说不嫁。我说,你为什么这么斩钉截铁?她说对父母都不好的人,对别人好是假的。这是有理智、有判断力。没有孝心的人,一生缺乏情义、缺乏恩义,正确的人生观长不起来。那好的没有长,会长什么?有没有说好的不长,坏的也不长?哪有这样的!好的没学到,一定学坏的。所以,他的人生没有情义、恩义的态度,生起来的是什么?利害。

 

所以看人要看深一点,一个男人很勤劳,你就说真好,勤劳一定好吗?你要考虑他勤劳的目的在哪里。很多人勤劳不是为了奉养父母,而是为了他的名、他的利。有一个朋友,她的先生在外地工作,一回到家里不是先去看父母,先去看谁?看他生意上的伙伴。这都是为名为利,重利者就轻道义。所以她自己也很清楚她先生眼中第一位不是父母,也不是她,而是他的生意。这样的太太会快乐吗?所以他的动机要看清楚。他的动机假如只是为了利而已,那是很靠不住的。

 

欲令智迷,利令智昏,当这个男人欲望一来,智慧就不见了,就忘了太太的情义,跟太太离婚,做下一生没有办法挽回的错事。我们要细细想想,他为什么面对这些事都没有判断力,做出这些违背做人良心的事情?因为没有人教他孝,他的人生没有情义,所以根源还在什么?不懂孝道。你要让你的孩子一生真正懂得做人的根本,一定要教孝。你不教他孝,不只害了孩子,往后他为人父、为人母,又害了下一代。我们的思想观念会影响下一代,会一直延续,所以为人父母不能不学,不能不知道。

 

而当一个社会的离婚率愈来愈高,另外一个社会现象又会被带动起来,就是犯罪。夫妇关系对于一个家庭至关重要,是一个家庭的根本。我有去请教监狱长,关进监狱里的孩子都是什么家庭状况,他说十之八九都来自于不健全的家庭。家庭已经出现状况,就更不可能给孩子很好的教育,所以孩子做人做事的根基就很脆弱,而这个社会又被染着,一出去就很可能被引到错误的道路上去。所以离婚率一定会带动犯罪率,整个社会人心就没有安全感。现在有钱有权的人有没有安全感?没有。我在海口的时候背背包要怎么背?包包一定要背在身前。然后走路一定要小心,不然一辆车飞过来又把你的包包抢走。所以现在不管你是书记夫人,还是市长夫人,都有可能被抢,高犯罪率让整个社会都不安定。

 

犯罪率要下降必须要教什么?教孩子德行,教孩子孝道。要让离婚率下降,也必须教孩子什么?孝道跟德行,这才能根本解决问题。现在很多西方国家看到离婚率愈来愈高,拿着大把大把钞票去让每个要结婚的人先上课,上了几天课之后再去结婚。几天课能不能有很大的效果?不容易。虽然他们确实有心,但是他们有没有找到根本?德行的根本在哪里?在孝。所以我常常跟我们的老师说,推展中国文化绝对不是只为中国人,还要为全世界的人奉献这么好的智慧跟文化,这样才能真正解决他们下一代的教育问题,才能真正解决人与人之间的冲突。我们要有这个使命。

 

当然要去教别人以前要先怎么样?自己要先学好。你学好了,他们自然而然到中国来跟你学。我们看汉朝跟唐朝,这么多的国家来学,是不是我们拿着牌子去国外招生?中国人不干这种事的,都是因为家庭、社会太好了,外国人自己来学。所以我们有责任先从自己开始做好,进而去影响全世界的人心跟德行。

 



敬请访问:马来西亚中华文化教育中心






【如何建立和谐尊重的两性关系】

点击标题,直接阅读


前言

    自由恋爱慎于始

相识

   

    平常的表现最能看清一个人

    娶妻首重贤德

相知

    孝是选择对象的好法宝

    欲知人者先自知

    我们的价值观是利害还是道义

相惜

    女子受尊重是靠德行而非美貌

    刘庭式与盲妻的道义人生

    什么是爱,什么是欲

相爱

    爱的感觉是温暖的

    爱的言语是正直的

    爱的心地是无私的

    爱的行为是成全的

结婚

    爱的真谛

    婚姻首要的是达成共识

    婚姻的意义是什么

如何经营幸福婚姻

    家庭里面最重要的一件事

    学为人父,学为人母

    从小扎孩子德行的根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